
近年來紫東社區在推動「生活、生態、生產」三生共融的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目標下,展現出多層次、跨領域的整合成效,更與政府部門合作,活化東勢國小做為青銀共創基地,提供社區更多元的服務。
社區積極推動友善農業耕作,成功提升蜂蜜等在地特色農產品的品質與市場價值,不僅創造更高收益,也塑造品牌形象。透過結合農事體驗、導覽解說及手作活動,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吸引都市民眾進入社區參與活動,有效活絡地方經濟,並創造就業機會。
社區實施水土保持與森林復育,改善山坡地穩定與涵養水源,並逐漸恢復自然棲地。這些努力促使螢火蟲、豔紅鹿子百合等珍稀原生物種重新出現,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社區並採行低密度、低干擾的生態旅遊模式,在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壓力的同時,實現生態觀光經濟發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等多重平衡。
紫東社區強調居民參與式治理,從規劃、執行到維護階段皆凝聚居民意見與力量,提升社區向心力與認同感,並透過文化活動、農村體驗與友善農產品的推廣,活化當地文化資產。同時推動環境教育課程與社區導覽志工訓練,使下一代了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深化永續意識,發展「綠色照顧」,利用農村自然元素融入健康概念,除了以在地農產食材提供老人共餐,也在青銀共創基地內,辦理綠色療癒活動,結合在地文化讓社區長輩在休閒體驗中活動身心。
另外本局辦理紫東社區遊程休憩點環境改善工程,採取以迴避、縮小、減輕與補償降低對自然生態之衝擊,保留棲地環境並標示保護樹種,迴避施工並降低生物干擾,固床工配合地形縮小開挖長度減少施作規模,降低施工對於河道環境之影響,以砌排塊石工法取代傳統純混凝土面設計固床工與魚梯,減少混凝土使用並減少工區排碳量降低環境衝擊,配合社區環境生態種植適合品種的植栽,增加景觀綠美化面積,打造社區遊程休憩景點。本工程榮獲2025卓越建設最佳環境文化類金質獎。
工程效益說明如下:
一、 推廣導入微水利發電系統,提供穩定的綠能效益,提升能源自主性。
二、 設置碎石固結步道階梯與仿木欄杆,搭配景觀式生態解說告示牌,提升通行安全兼顧警示與視覺穿透,落實整體的景觀美學。
三、 廣場鋪設彩色噴花地坪,搭配抿石子與磨石子地坪營造螢火蟲入口意象,提升人本安全與在地文化推廣。
四、 採用生態工法設置砌石固床工、魚梯與植栽種植綠化,讓當地螢火蟲、豔紅鹿子百合等珍稀物種數量回升,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五、 透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討論,凝聚

更新社區老舊鋪面、排水系統及廁所,改善停車空間

以自然步道及仿木欄杆設施美化環境並提供漫遊空間
農業工程科 -林木龍 , 聯絡電話:29603456#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