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北哈客館

更新日期:2023/02/03

新北哈客館
地區:中和區,新店區,淡水區
主管機關: 客家事務局

為營造客家文化友善親近環境,推展客家語言,傳承客家技藝,使都會地區客家文化內涵深根發展,提供市民參與客家文化研習課程及相關體驗交流活動場館,規劃設置新北市客家文化聚點-哈客館,讓民眾更進一步認識客家、喜愛客家的創新政策。

新北哈客中和館開幕典禮上,市長親手做客家湯圓,象徵事事順利圓滿 新北哈客中和館開幕典禮上,市長親手做客家湯圓,象徵事事順利圓滿
新北哈客淡水館由市長侯友宜與貴賓揭牌完成,正式啟用! 新北哈客淡水館由市長侯友宜與貴賓揭牌完成,正式啟用!

108年8月30日啟用新北市第一個設立的客家聚點-新北哈客中和館。除了設有研習教室,讓市民得以研習客家傳統文化的相關課程之外,亦設有交宜廳讓市民有一個舒適的場所可以品嘗客家美食、話家常以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另外,亦設有舞蹈教室讓民眾透過學習客家舞曲而互相交流,感受客家文化的多元性。
本市首座客家聚點在中和區揭牌啟用,客家聚點作為推動都會區客家文化深耕發展的場所,除了傳承傳統客家民俗技藝之外,亦是讓市民可以相互學習體驗客家經驗的平台,也可以多加推廣客家事務,以凝聚客家族群,促進客家族群和市民之間的交流。
第二座新北哈客館透過跨局處、跨部門合作,由客家局結合教育局所管轄的國際文教中心現有空間規劃建置新北哈客淡水館,並在109年12月26日舉行新北哈客淡水館揭牌啟用典禮。除提供未來建置客家聚點嶄新的可能性外,客家鄉親們亦可在場館內體驗各國多元文化,並親近學習在地客家文化,使在地與國際共存,達成多元文化共融。

侯市長及客家局長同與會貴賓在哈客新店館內合影 侯市長及客家局長同與會貴賓在哈客新店館內合影
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大豐國小同學下完棋後開心合影 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大豐國小同學下完棋後開心合影

110年9月30日啟用新北市第三個客家聚點—新北哈客新店館,哈客新店館為客家局與教育局新店大豐國小合作建置,結合校內現有空間,並將場館進行軟硬體的提升,打造更加優質舒適的會館供在校師生、家長、在地客屬社團以及在地社區的市民鄉親好朋友們共同交流學習。

侯友宜市長帶領大家一起傳承客家義民爺的忠義精神 侯友宜市長帶領大家一起傳承客家義民爺的忠義精神
侯友宜市長致詞表示持續推動新北客家文化深耕發展願景 侯友宜市長致詞表示持續推動新北客家文化深耕發展願景

新北哈客新莊館於111年1月13日舉行啟用典禮,地點位於新莊區中港第一市民活動中心,為新北市成立的第四座優質客家聚點會館,達成市府建置客家聚點四年四館的政策目標,展現市府行政執行的行動力。

此外,本次啟用典禮結合客家聚點辦理「新北靚客巡迴展覽」,以哈客新莊館為起點,依序於哈客中和館、哈客淡水館、哈客新店館以及終點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辦理新北靚客巡迴展覽,展出內容包含新北市全國客家日創意繪畫線上比賽「畫出你的天穿日」得獎作品、新北市桐花祭系列活動「戀戀桐花捕捉愛」線上攝影比賽得獎作品以及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義民英雄」線上繪畫比賽得獎作品,展覽已圓滿結束。

劉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與會貴賓一同製作新丁粄(千金粄) 劉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與會貴賓一同製作新丁粄(千金粄)
劉和然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與會貴賓與多國新住民一同合影 劉和然副市長與客家局長及與會貴賓與多國新住民一同合影
新北哈客板橋館HAKKA Culture展示牆佈置 新北哈客板橋館HAKKA Culture展示牆佈置
新北哈客板橋館外牆客家意象 新北哈客板橋館外牆客家意象

新北哈客板橋館於111年6月24日開幕,由劉和然副市長代表市長侯友宜出席,客家聚點四年五館超前達標,建置數量為全國最多,市府將持續於新北都會行政區域規劃建置客家聚點,讓在地的市民朋友及客家鄉親可以有更深入認識客家的機會。本場館設計理念擷取勤勞刻苦、努力開拓的客家精神來構築場域,並設置HAKKA Culture展示牆,展示各項客家藝術作品供眾人欣賞。

劉副市長致詞時也強調多元場所的重要性,建置客家聚點後,客家鄉親得以和學校師生、校內樂齡中心在地社區長者、新住民學習中心的新住民等相互交流分享、共同合作,彼此相互欣賞共融,共創青銀共榮共好;並表示在學校建置客家聚點,不僅可供學生平常上課使用,也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多元的文化。
而場館設計結合桐花、藍染、茶、客家花布、油紙傘以及新北三峽客家文化園區圓樓等客家意象主題,呈現客家文化傳承、生命與開創的氛圍及理念,並透過客家情境營造,讓使用者在沉浸式環境中達到認識學習客家,而與會的劉副市長也由客家鄉親帶領之下,和貴賓及小朋友們一同體驗製作DIY客家特色美食新丁粄/千金粄,從趣味手作中認識並了解客家文化,象徵新北客家文化綿延不絕、代代相傳,希望新北哈客館可以永續發展。
112年預計建置新北哈客五股館,並於年底前完成啟用,後續將陸續於新北市都會行政地區尋覓適合場所建置客家聚點。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