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三重高中透水保水優化工程

地區:三重區
主管機關:水利局

為改善三重高中及周邊重安街13巷地勢低窪,豪大雨易發生積淹水情形,並優化前已完成之透水保水工程,將低衝擊開發(LID)及水保理念納入設計中,本案辦理透水保水優化工程,以減輕周邊地區排水系統負擔。
過去三重高中學校校區本身及重安街13巷於豪大雨時常有淹水情事發生,主要原因歸納如下:
一、部份區域較低窪致使地表逕流積蓄於該處無法宣洩。
二、校內部份排水側溝通水斷面不足。
三、校內各排水系統未有效串聯,影響既有滯洪池之功效。
依據短延時強降雨6小時150 mm及6小時350 mm淹水模擬結果,當降雨強度為6小時150 mm時,周邊道路重安街及重安街13巷有零星淹水;當降雨強度達到6小時350 mm時,校園周遭整段道路均開始出現淹水情況。

為改善易積淹水情形,本次優化工程係透過新設約3,800噸之滯洪池,並設置分流井將校外重安街13巷過多的雨水分流導入滯洪池,減輕周邊地區排水系統的負擔,而為降低抽水機運轉時間,減少用電成本,分流井中設有分流堰確保常時降雨出流路徑。另亦一併改善校內排水溝,解決校內排水通洪斷面不足之問題,並增設12座塑膠集水井,埋設毛細式透水管來增加入滲,有效將逕流水導入校內排水溝中,確保整體排水效益。

主要工程項目說明如下:
一、新設滯洪池DP:
在既有滯洪池旁籃、排球場下方新設滯洪池DP約長45.0 m  寬35 m  高2.5 m,貯水量約3,800噸,主要收集三重高中校內排水、操場逕流與分流重安街13巷排水。設計上考量晴天時既有常流水仍行經原水路進入集水井後再由低逕流排放口排至校外既有側溝,而當逕流量過大時,集水井內設有溢流堰,將校區及重安街13巷逕流量分流進入滯洪池,待大雨過後再進行排空,以減輕校內排水系統負擔,同時周邊雨水下水道系統承洪能力。
二、排水系統改善工程
考慮三重高中校內部分既有排水管線通水斷面不足,將於改善四條主要排水溝,透過調整坡度及流向,並設置14座集水井及1座入流井,將暴雨時校區逕流導引至新設置滯洪池,改善校內積淹水情形。
三、低窪處新設透水鋪面及滲透井
於校內既有花圃周遭新設透水鋪面,面積約為468 m2,平均儲水深度約25 cm,可蓄水入滲5.85 m3,另於既有雨水花園處增設12 座塑膠陰井並埋設毛細式透水管來增加入滲,將地表逕流有效導入校內排水溝中以避免校園花圃及中庭積淹水。
四、校門口新設截流溝
考量校門口積淹水之情形,於校門口設置截流溝,將集美街既有道路側溝開蓋鋪設鍍鋅隔柵板,減少校門口淹水及逕流大量流入校內問題。
五、籃球場拆除復舊及更新
本案之滯洪池施作將拆除校內既有之籃球場,以利滯洪池施工動線之無虞,故於滯洪池完工後需復舊既有之籃球場,並於滯洪池上方鋪設AC及壓克力運動面層進行更新。
本次優化工程利用SWMM模式進行檢核,設計降雨採五年重現期距90分鐘設計暴雨降雨組體圖,模擬新設滯洪池改善情形。滯洪池設置前,校內多處集水井及校內聯外排水出口有冒水情形產生,總冒水時間為32分鐘,總冒水量體為687 m3,改善後無冒水情形。改善前雨水下水道起點洪峰流量為1.92 cms,洪峰發生時間在35分鐘,改善後洪峰流量減少為1.81 cms,各人孔皆無冒水。透過本次優化工程,三重高中不僅更具韌性防災之校園環境,也展現新北市在永續水資源治理上的積極作為與創新成果。
本工程於114年9月開工,預計115年5月完工。

三重高中籃、排球場下方新設滯洪池

既有花圃周遭新設透水鋪面

既有籃、排球場拆除待完工後將復舊及更新

既有籃、排球場現況

機關聯絡人

雨水下水道工程科 -魏紹唐 , 聯絡電話:(02)2960-3456#4837

參考資料

學校地下是400噸貯水池 三重高中變身「海綿校園」(另開新視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