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學年度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後,高級中等學校階段之學校組織、課程與教學、學生學習都產生巨大變化,強化學校辦學特色與確保教學品質,培育接軌國際的未來人才,成為學校重要課題。為能讓更多學子選擇留在新北市「在地就學」,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本局)自101年至107年推動「新北市高中高職旗艦計畫」,打造新北巿優質的高中職教育環境,透過全面提升軟硬體,輔導學校發展各類特色課程、提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及充實教學設備等策略,共開設9,806門特色課程及特色群科,協助各高中職逐步發展學校特色,讓新北學子們擁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新課綱帶來課程與教學創新的挑戰與契機,而影響學校競爭優勢的因素,包含學校創新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本局在旗艦計畫奠定的基礎之上,採用並結合美國矽谷企業加速器的概念,108年將原旗艦計畫轉型為「新北創新教育加速器計畫」,打造全國首創官方教育加速器,以「跨國」、「跨校」與「跨學制」的概念,支持跨教育階段校際間資源共享與互助合作,協助教育創新發展,共有53校提案,63案通過獲得補助,提升本市教育競爭力與合作力,促使更多優秀學子留在新北。
經過十年的教育深耕淬煉,培養本市學子具備勇於創新與挑戰國際的競爭力,讓新北的學子成為未來世界所需的π型跨域的人才,成為實現「在地就學」政策的核心理念。為能持續打造新北優質品牌學校,讓在地就學更優化,提出「高級中等學校在地就學大聯盟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希冀透過強化九大分區高國中小學校的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加深對本市學校辦學的認同,並能持續協助學校因應未來教育潮流,在雙語國際、資訊科學、法政商管與產學合作等主題,與時俱進,精進校訂課程優勢,吸引更多學子在地就學。
未來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跨校、跨學制階段的合作,更能彰顯十二年國教課綱理念「互動」與「共好」。本計畫將持續推動分區高國中小學校課程與教學鏈結合作,支持分區高中職學校投入創新教學、建立特色課程,讓教育不再只是教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能讓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追求幸福的能力。
計畫目標
本計畫係以「強化高中職在地就學」為主軸,從「課程拔尖」、「教學創新」及「資源共享」三大面向擬定相關策略,以達成以下三大目標:
一、紮穩根基,新課綱課程拔尖固本,提升學生學習適性發展,加值未來競爭力。
二、創新加速,鼓勵與支持學校與大學共備進行「跨國」、「跨校」、「跨學制」各項教育合作,持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三、資源共享,社區高國中小互惠共好,提升學生在地就學動機,實踐新北教育願景,達成本市85%學子「在地就學」之目標。
計畫重點說明
為持續提高本市學子在地就學意願,本計畫結合「新北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優先免試入學」,調高公立學校優先免試入學名額上限,學校評估屬性,得自訂公立學校優先免試入學名額。
子計畫一「高級中等學校特色發展工作圈計畫」:鼓勵分區高國中小學校的各項教育資源共享,與支持分區高中職學校投入創新教學、建立特色課程,將針對高中組學科拔尖、雙語國際、資訊科學、法政商管;高職組技能專精、專題製作、數位課程等7大主題,由九大分區公立高中職遴選10所學校,作為召集學校建立主題式工作圈,全市各公私立高中職依據學校未來校務發展特色及地區屬性,擇一加入。召集學校規劃辦理當學年度各項推動主題之專題研討、經驗分享、課程交流、社群互動與學生參訪等項目。
子計畫二「社區高國中資源共享計畫」:補助各校規劃與本市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優先免試入學對應或鄰近學區之各公私立國中小,合作共同辦理社區高國中相關課程、營隊、社團活動及講座等項目。補助重點在協助學校鏈結國中小推動社區高國中教學資源共享,鼓勵國中生就近在地就學。
高中職升學成果
105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724名,共計2,244名學生錄取,其中有860人錄取國立大學,公私立學校總錄取率為60%,相較104學年度錄取率(54%)增加約6%,增加錄取人數332名。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9,238人,錄取5,142人,其中有806人錄取國立大學,總錄取率為55.66%較去年增加4%以上。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1萬1,188人,統計有1,115位錄取國立大學。
106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4,166名,共計2,398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36人錄取國立大學,公私立學校總錄取率為近60%,增加錄取人數154名。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8,863人,錄取5,435人,其中有981人錄取國立大學,總錄取率為61%較去年增加5%以上。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5,152人,統計有1,120位錄取國立大學。
107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933名,共計2,432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82人錄取國立大學,公私立學校總錄取率為超過60%創新高,增加錄取人數46名。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9,317人,錄取5,537人,其中有993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12名。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5,633人,統計有1,027位錄取國立大學。
108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794名,共計2,400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99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3.26%高於全國平均。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10,798人,錄取6,020人,其中有1,079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86名。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4,643人,有706位錄取國立大學。
109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786名,共計2,363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67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2.41%高於全國平均。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9,837人,錄取5,837人,其中有1,121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42名。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3,717人,經統計有572位錄取國立大學。
110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772名,共計2,332名學生錄取,其中有1,649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1.82%高於全國平均。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8,101人,錄取5,216人,其中有920人錄取國立大學,總錄取率為64%,再創新高。
大學指考分發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3,443人,經統計有884位錄取國立大學。
111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684名,共計2,384名學生錄取,其中有1,759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4.73%高於全國平均。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8,660人,錄取5,311人,其中有940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20名。
大學分科測驗分發: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4,049人,經統計有1,051位錄取國立大學。
112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709名,共計2,451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73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6.08%高於全國平均。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9,000人,錄取4,788人,其中有999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59名。
大學分科測驗分發: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4,049人,經統計有1,051位錄取國立大學。
113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364名,共計2,296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30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8.25%。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8,548人,錄取4,723人,其中有945人錄取國立大學。
大學分科測驗分發: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4,112人,經統計有962位錄取國立大學。
114學年度
大學繁星推薦: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報名人數3,491名,共計2,377名學生錄取,其中有970人錄取國立大學,新北市錄取率68.09%。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今年報名人數8,519人,錄取5,097人,其中有1,105人錄取國立大學,增加錄取人數160名。
大學分科測驗分發: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學生計有3,870人,經統計有924位錄取國立大學。
學校申請情形
111學年度子計畫一共有10所學校申請,子計畫二共有21所學校申請;112學年度子計畫一共有10所學校申請,子計畫二共有23所學校申請;113學年度子計畫一共有10所學校申請,子計畫二共有24所學校申請;114學年度子計畫一共有10所學校申請,子計畫二共有25所學校申請。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 -朱肇維 , 聯絡電話:02-29559019分機14
在地就學提高至8成 新北每年砸逾5000萬發展校本課程(另開新視窗)
新北高中「113學年度在地就學大聯盟計畫聯合成果博覽會」閃耀登場!(另開新視窗)
新北打造高中職在地就學大聯盟(另開新視窗)
板橋高中引入高科技儀器 打造全新輔導心理空間(另開新視窗)
T-NEWS聯播網/心情不好就畫畫,板中推心理繪本平台(另開新視窗)
疫後首場模擬聯合國會議 百位高中生聚南山論全球議題(另開新視窗)
112.09.29新北市教育局新聞-「清水高中舞蹈班成果展-清水出芙蓉,花美生命更美 」(另開新視窗)
新莊高中原鄉拍攝紀錄片 《翡翠少年》13號首映(另開新視窗)
雙閱讀時代的來臨--丹鳳高中以書會友、「讀」領風騷(另開新視窗)
蘆洲青創基地創新加速器培育跨域人才(另開新視窗)